两个月前我在这个问题下就回答了一句话:提名KimiChat(Kimi智能助手),甚至不只是平替,懂得都懂。

当时正在外出差也没写太多,今天回来把这个坑填上,正式推荐下Kimi,以及分享一下我的用法。还请路过的各位观众姥爷有赞的捧个人场。


首先GPT-3.5不需要「平替」,对于绝大多数人的绝大多数应用场景,使用国内的大模型都会比GPT-3.5表现更好。而GPT-4.0固然强,但其一,存在区域限制,绕开这个限制有一定成本,并且仍然存在账号风险;其二,ChatGPT Plus每月要收取$20的订阅费用,对很多人,尤其是使用AI工具的新手来说,这笔支出还是有点高的。这应该也是很多人都想要找「平替」的原因。

我也使用过包括ChatGPT在内的不少AI工具,可以负责任地跟你们推荐,最合适的「平替」就是Kimi:

广告
点我免费使用Kimi | 超长文本/附件解读/AI搜索/文字提取

免费+优秀的模型能力+超长文本+支持联网+支持附件+OCR识别能力,这几条优点单一出现,只能说是还不错。但集这几条优点集于一身,就决定了——直到现在,Kimi仍然是我日常解决轻中型问题时使用最多的AI工具。


光这样说大家肯定也没什么概念,我直接举6个具体场景的案例演示:

1.快速整理表格和提取文字

前段时间我发过一篇绿联私有云的选购指南文章:

像很多数码博主一样,提到产品参数的时候,我做了一个表格,让产品之间的对比显得更加清晰:

按照常规的做表流程,如果要做这样一个表格,首先我要确定下表头,然后在几个商品页面来回翻看信息,整理下来,最后再抄到表格上。这是一项听起来就挺费力的工作。

但实际我并不是这样做的。

你可能已经从这个表格配色上看出了些端倪,没错,我只是在每个商品的详情页截了一张参数图,然后发给了Kimi

仅此而已。

又或者,当你有一份PPT,甚至是PPT的截图需要整理。

你可以直接把PPT、PDF文件,或者是PPT中某一页的截图发给Kimi,让它帮你整理好。

例如这一页「VR头显设备类型」的PPT:

把截图发给Kimi,让它梳理这页PPT的内容。

Kimi直接把图片上的文字提取了出来,并且进行了归纳总结

2.超长文本问答

Kimi最长支持20万字的中文输入,而且支持各种形式的附件以及链接,这也是它不仅仅是ChatGPT平替的原因之一。上下文窗口足够长,才能让AI具备定制化解决问题的能力。

现在他们甚至在内测200万字无损上下文窗口,直接提升到了之前的足足10倍。这个长度量级而且是无损,在我的印象中目前应该还没有其他大模型做到过。从已经体验过的博主的反馈来看,极其强悍。这个量级已经足够让你直接上传一部连载数年的长篇小说,跟其中喜欢的人物对话,或者上传整个行业的知识,把AI塑造成一个真正的行业专家顾问。

200万字内测刚刚在官网开放申请,现在已经开始排队了。建议提前去占个坑,早申请早用上

广告
【Longer than long】立即申请200万字上下文输入

直接进入官网,点击首页对话框下「【Longer than long】Kimi 支持200万字上下文输入了!」,即可进入内测申请队列。

直接上案例,挂附件提问:

得到的答案:

ChatGPT Plus默认也就几千个汉字的输入,如果你想让ChatGPT根据某几份文件进行回答,你可能得借助AskYourPDF等插件做一系列繁琐的操作,甚至可能需要额外付费。而在Kimi,直接把文档拖进窗口上传就行。这样你就能够在经过限定的范围内获得更靠谱的答案

为什么我要说限定范围更靠谱呢?

在2021年新《民法典》正式施行前,有一部法律叫做《侵权责任法》。《民法典》施行的同时,这部法律跟民法通则、婚姻法、继承法、合同法等法律同时废止。

但你知道,AI的预训练数据可很难保证实时更新。所以如果直接问,你就会很容易得到《侵权责任法》的答案:

现在再回去看我挂附件提问的回答,所有的民事法律依据,引用的都是最新的《民法典》的条文条款,更加具备实操价值。

甚至接下来,你可以直接让Kimi帮你写一份诉状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应用场景的举例而已。

你完全可以再发散开来,比如上传一本正在学习的课本,向它提出你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比如上传一本健康手册,身体不舒服了问上一问;比如上传一本文案圣经,写不出文案的时候寻求一下指导;比如上传一本星座或MBTI的书籍,帮你的亲朋好友测一测;比如上传一本菜谱,想吃什么随问随做……

并且值得多提一句,Kimi不仅支持以附件形式上传内容,发送链接同样可以。例如,我发送了一篇关于Midjourney角色一致性的文章给Kimi,并向它提问需要如何操作,它可以直接从公众号推文中总结出答案:

或者,你甚至可以把链接作为prompt使用

比如我经常会使用

 老师的这篇回答:

让Kimi把之前写的文案,参考这篇知乎回答,修改得更加口语化:

做一个前后对比表格看看,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

有时候你写的文案ChatGPT味儿十足,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具和方法。

广告
Kimi.ai:超长无损记忆,专业文件解读

3.根据影评反向查找电影

你一定有这样的经历,朋友们在现实中或群里热烈讨论一个你不熟悉的话题,你想融入又不知道他们到底在说啥,只能在旁边尴尬得脚趾抠地。

这就是一个可以求助AI的典型场景。现在网络上分享的AI整理总结资料、AI辅助写论文、AI生成代码等等应用太多,许多人觉得AI应该用在高大上的场景而跟自己无关,但其实不然。下载一个AI工具APP在手机,随时都能解决这些问题。

广告
Kimi.ai:你的随身AI智能搜索助理

下面我有一段电影相关的描述,大家可以猜一下是哪部电影:

团灭邪教那段确实很爽。但杀香港仔这段混合了杀手、继父、养女、情色等元素,暴力程度似乎没有第一场跟警察交手那么引人注目,浴室那场大尺度戏和捆绑play不明所以。主人公身中10厘米长钉拔出来后似乎毫无影响这一点也让人感到匪夷所思。

看过的应该都已经知道了,没听过的应该都猜不出来吧。

这段话百度是搜索不到的,因为它是我从一堆《周处除三害》的影评里面拼接后,又用ChatGPT洗稿了一遍生成出来的,今天第一次出现在互联网上

如果是5年前,你想找到这部电影,我会给的建议是提高你的搜索能力。但是今天,你可以选择问AI

但注意,这也并不是所有AI都能做到的事。如果你感兴趣的话,不妨直接复制我前面那段电影描述,分别到Kimi和其他AI工具里试一下。

能够进行搜索,要求你选择的AI工具支持联网

而从一段没有存在于网络的话中提炼搜索关键词进行匹配,则要求它的大模型基本能力足够优秀

这两点Kimi都具备,也是我推荐Kimi的理由。

4.筛选简历和辅助面试

这是我从网上找来的一份JD和简历,Kimi可以直接帮你总结面试人的基本信息,并且根据JD和简历的适配度打分,甚至帮你想几个面试问题。

5.速读开发文档

前几天有个新闻,世界上首位AI程序员诞生。但其实AI远远不止能用在编程这样的专业领域。

更接地气的用法是,让像我这样不懂编程的小白,也能依靠跟AI问答的形式,实现一些以前只有程序员能做的事。

正好昨天我写了一篇怎样在NAS上部署AI微信聊天机器人的文章:

从运行成功,到写出教程,Kimi是帮了我大忙的。

比如,在我把机器人部署成功后,发现这个机器人私聊可以触发,但群聊无法触发。配置文件一大坨,以我的能力自己研究这个配置文件并排查出问题,那是相当困难的。

但有Kimi在,需要我做的事就只是把这份配置文件的内容复制下来发给它,让它帮我看一下:

然后Kimi会自动根据配置文件把可能出问题的原因罗列出来

一看到这个回答结果,我就发现了,原来是因为我没有配置群聊名称白名单

把这个问题调整了之后,机器人果然就可以正常运行了。

不仅仅是排查问题,我有任何的配置需求,只要直接询问Kimi,它就可以把需要改哪个变量改成什么直接告诉我。

我要做的只是复制粘贴抄作业就完事儿了。

当然这个场景也不仅仅是教小白部署程序,在产品组装机器操作方面,都可以通过OCR照片识别把说明书&操作指南投喂给Kimi,快速找到问题的症结在哪。

6.分享对话模板

分享是近期加入的新功能,可以勾选你跟Kimi的聊天信息并分享给第三人。

有了这个功能,除了把结果分享给其他人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将优质prompt流通起来

当以链接形式分享对话时,第三人点开链接可以在前文的基础上直接「和Kimi接着聊」

这个东西的意义有点像Stable Diffusion ComfyUI的工作流。当你把写好的优质prompt以这种形式分享出去,实际上就相当于积累下了一种使用场景的模板。不擅长跟AI沟通的人拿到这个模板链接,只要选择「接着聊」,就可以「拿来即用」,这在团队作业中尤为有效。


Kimi作为一款免费工具,在chat的部分我觉得已经至少可以平台掉70%的ChatGPT Plus的能力了,只是在数学分析和多模态输入输出方面有所不足,而在对话次数和长文本支持上甚至还能占优。并且在网页、APP、微信小程序三端都可以使用,历史对话记录共通,十分方便。

对大多数人来说,体验应该不会输给ChatGPT,强烈推荐大家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