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ChatGPT到Deepseek,我一直都在探索如何高效应用,AI 时代早已到来,这是极度利好独狼团队的 AI 时代。

为什么说这是独狼的利好呢?

看看我自己就知道了:靠业余时间,借助 AI 的力量,我能达到一个自媒体团队八成的战斗力。正常情况下,一个自媒体团队需要多少人?如果是既做图文又搞视频,还涉及知识付费和训练营的话,最少得有 8 到 12 个人才能勉强运转。这些团队通常包括图文编辑、视频制作、运营人员和商务拓展等多个小组。

而我作为一位程序员,在 DeepSeek 出现之前,就已经通过各种程序、软件和自动化脚本完成了信息收集、知识库搭建、图片处理、文章排版、读者加群以及一键多平台发布等多项工作。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包揽了主编、写手和运营三个角色。

DeepSeek 的加入让我的工作效率更上一层楼。虽然之前我对 Python 只是略懂皮毛,勉强能跑通别人的脚本,但完全无法自行修改代码。这意味着我以前的工作流经常断链:写一篇文章得在Notion、Obsidian、Chrome、Typora、Navicat 和 Tableau 等一堆软件间来回切换。

有了 DeepSeek 的加持后,我的工作流终于整合成了一个整体。现在,我只需要用自然语言描述需求,DeepSeek 就能帮我解释代码并生成代码了!以前那些一闪而过的灵感和想法,现在都能通过代码实现了。

很多人说现在DeepSeek 卡,常常是服务器繁忙,请稍后再试,收钱就不会这么卡了。我还是喜欢DeepSeek 之前不太火的时候,免费又好用。于是我自己搭建了本地的DeepSeek。

公众号:优前程

我有空会分享如何本地搭模型,简单的工作流,当然你们有什么疑问也可以在文章下面留言。

知识库,根据各大平台碎片知识,收藏夹,输出的文章,以及其他公众号进行收集,下载,清洗,成为自己的知识库,然后基于知识库建立AI助手。
微信读书工作流,每天自动化同步将微信读书的内容保存在知识库,包括笔记想法和书评,还可以根据书名,作者,阅读时间,进度进行分类。

搞自动化工作流,这个想法我是5年前就开始萌芽,那时候ChatGPT还没出来,我就研究百度飞桨,那时候的文档真没现在好看,现在做AI应用比之前简单很多了。

随着大模型的成熟,很多小伙伴都投入到AI的应用中来,我也不断取长补短,尝试、实践、调整,最终有了这套方法论。

在构建过程中,也有很多头疼的时候,所谓细节是魔鬼,比如一套微信读书的工作流,网上很多资料是过时的,AI也是爬的那些过时的知识,如果你完全照抄,也许花了时间也不会出效果。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思考,找方法,很多网站他们也在更新迭代,不会等着你去爬的。

还有,这个过程中,会用到很多工具,这些工具的选型也是个问题,哪些更适合现在的场景,别人说好,并不代表真的好,要用过才知道。

说实话,看到所有这些,按照自己想象的样子跑的时候,很有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通过让 DeepSeek 成为我的第二大脑和工作调度者,我终于可以用 Python 和 DeepSeek 把整个工作流程串起来了。至此,一个人就能撑起一个团队!

图文:

  • 正常团队:如果图文为主,视频为辅,那么需要主编和写手负责查资料、写文章,2-3 个人
  • 当年的我:文档全窝在本地知识库,markdown 格式整齐划一;图片放阿里云 OSS,随取随用;微博、公号、知乎、网页上的好货,一键自动化入库,省时省力。查资料、搜新闻、码文章,CSS 渲染 markdown,行云流水,效率爆表!
  • DeepSeek + 优前程:历史文档一股脑儿丢进向量数据库,我的第二大脑正式上线!大语言模型随时待命,根据我的私藏文档秒回问题。利用同类过滤信息,DeepSeek 提炼精华,全网一键分发,爽歪歪!

视频:

  • 正常团队:拍视频、剪片子、配音助理,至少俩到仨人,一条视频磨俩三天。
  • 当年的我:FFMpeg 搭配字幕文件,老电影切片配字幕,剪辑效率起飞!
  • DeepSeek + 优前程:原声训练,文章转口语,TTS 生成语音,2D 数字人口播,逼真度爆表,视频自动生成,全网覆盖!

运营:

  • 正常团队:想运营社群,需要招募社群运营,负责回答群友问题,1-2 个人,主要以志愿者为主;
  • 当年的我:微信自动化小能手,好友秒过、自动回复、智能拉群、监控异常、消息转发,一套流程行云流水。
  • DeepSeek + 优前程:利用 DeepSeek 辅助编写 Python 程序,用大号给我的小号发一条信息,小号在本地登录微信 PC 端,然后做 DLL 注入,以便于调用微信 PC 端发送和接收消息。用 Python 开了一个 Flask 信息接收服务,在收到我大号的消息之后,根据消息的不同类型(文章、文字、链接)进行解析,如果是文章或链接,那么用 DeepSeek 提炼文章要点,然后连文章带要点一起整理,并调用 Selenium 浏览器自动化操作,把文章同步到Notion,存入我的知识库。

课程:

  • 正常团队:仅仅是出售自营课程和训练营,那同样需要有人对接知识付费,包括拉群对接,问题回答等,2-3 个人,再加上志愿者;
  • 当年的我:忙到飞起,答疑?不存在的,直接躺平。
  • DeepSeek + 优前程:AI 学习历史文章,小程序查询知识库,学员问题秒回,效率杠杠的!

商单:

  • 正常团队:还得有人跟广告主扯皮,至少一人。
  • 当年的我:每个广告都需要自己看一遍
  • DeepSeek + 优前程:广告全文秒提取,类型、来源速判断,违规广告 AI 直接拒,拿捏得死死的!疑难广告,AI 转我大号,轻松搞定!

评论维护:

  • 正常团队:至少半个人力,拉黑喷子。
  • 当年的我:评论区斗智斗勇,看不过来继续躺平。
  • DeepSeek + 优前程:AI 情感分析,恶意留言秒拉黑,评论区一片和谐!

赋能效果

在 DeepSeek 的神助攻下,即便我本职工作忙得跟陀螺似的(真·加班狗一枚),也能单枪匹马地维持公众号的高产高质。更绝的是,我能轻松把文章转成口语,让数字人开口播报,一键生成视频,再用 Python 脚本实现全网自动推送。这操作,简直6到飞起!

自从 DeepSeek 和国内外那些大模型火起来后,我的幸福指数直接飙到天际,工作效率也是嗖嗖往上涨。AI 秒变我的私人助理、视频剪辑师和运营小能手,人力成本、视频制作、运营琐事,统统拜拜!

瞧瞧我的知识库,30万条文章数据,杠杠的!再也不用担心好内容被封消失,更不怕某些媒体/自媒体造谣后不见了。

至于这整套工作流能不能开源或分享?实话告诉你,有点难。我这套流程可是量身定做的,高度适配我的使用习惯和IT技能。想模块化输出?我一个人还真搞不定。

  • 我用TTRSS订阅RSS,内容直接存Postgres数据库,为啥?因为我自建了RSSHub服务,网站秒变RSS源,TTRSS一键订阅保存。
  • 各大平台内容自动存本地,知识库定时清理优化,再转成向量存向量库,效率爆表!
  • 微信读书笔记、灵感,定时同步知识库,自动分类打标签,数据统计一目了然。
  • wallabag+mysql保存手机未读,输出RSS,Feedgen库生成,稳如老狗!
  • Obsidian+Joplin,markdown本地库+实时同步,无缝衔接!
  • Selenium导入cookie,网站自动登录,省时省力!
  • 域名证书申请、网站搭建、Docker编排、NGINX配置……统统不在话下!

这些操作,高度个性化,一般人还真玩不转。就算我写一堆指南,没IT背景的人,操作起来也是各种头大,debug到崩溃。不过,只要你有心,愿意花时间钻研,把个性化工作流程搞定,嘿嘿,摸鱼时间多多滴!

个性化工作流,得靠自己动手搭。毕竟每个人都不一样,别人的习惯不一定适合你。

别看我整天发一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文章,下凡尘去泥地里,撸起袖子干我也是很行。正所谓能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毕竟我也是肉体凡胎,要吃饭的,于是最近也接大V知识库的活,赚钱,不寒碜。

DeepSeek,真心建议每个打工人都好好研究研究,但注意⚠️,别被割韭菜。

AI做PPT、Word、代码、电脑操作、阅读文章、剪辑视频、作图……这些可都是咱们白领的日常啊!

我发现我身边的姐们也不太会用,回头出个文章,起码能保住工作。

附:

韩束母公司AI转型

具体调整包括法务部门裁员50%,仅保留20%能够运用AI技术的员工;

客服部门裁员95%,仅留下5%具备AI技能的人员;

新品创新中心裁员70%,仅保留30%既懂AI又具备工艺把控能力的员工;

内容创新部门裁员80%,仅保留20%能够运用AI技术的员工,且该部门要做到一个团队做出20个团队的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