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Keterl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892364612902548616/answer/189294620704059182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当你急着奔向未来的时候,说明你已经不喜欢现在了。看之前以为是讲摩托车的修理手册,看完之后没想到是本实用的哲学讲义。书里很多观点非常有意思,比如说:房子是生活的圆点,而车子则是延展的半径。

整本书是以比较常见的第一人称角度,来讲父子二人的一次摩托车旅行,从明尼苏达州出发,穿越美国中西部,最后抵达加州的故事。在整个旅行的途中,穿插了修摩托车的故事,也讲了作者对于沿途自然风光的哲学思考。

书中的波西格通过主人公的回忆和思考,展开了一场哲学思辨,核心围绕“良质”(Quality)这一概念:现代人将世界分为“理性”(科学、逻辑、技术)和“感性”(艺术、直觉、心灵),导致人与技术的疏离。

就像摩托车的维修,被简化为一套冷冰冰的操作手册,而忽略了维修过程中“专注”与“直觉”的价值。真正的维修不仅是零件的更换,更是对机械与人的和谐状态的追求。通过“良质”的实践,人可以在技术活动中找到意义。

如果你是做机械这块的工程师、程序员或者是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书里面对“技术焦虑”的剖析一定会让你共鸣;如果你困惑于“为什么精通技术却依然感到空虚”,那它提供了一种超越工具理性的答案;如果你想在机械逻辑中寻找诗意,这本书会告诉你:拧螺丝和写诗可以共享同一种“良质”。

“我们从所观察到的事务当中选出一把沙子,然后称这把沙子叫做世界”——《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