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讲讲我经历的事情。

2013年我们同学聚会时,我同学是币圈大佬某叔,在聚会上说起了比特币,讲了技术原理和长远看法,说现在对比未来来说还是十分便宜的,建议你们都买些屯着,买不了多可以买少点,放着不会吃亏的。

聚会结束后,同学中只有我回去花了个把小时研究了,然后立刻买入了,大部分握到现在,不过是我当时就没多少钱,没买多少,赚了一些年工资而已,另外的同学都是听了就完了,没有人买入,这不是最关键的,关键的是去真正了解下比特币是什么的人是零,我后来和别人说起也对此十分不解,没人说一定要买,但回去百度下了解下的时间用不用得上5分钟,能刷几个小时微博,却不舍得这5分钟

(在这里补充下,我买入BTC,当然不只是因为同学给我推荐了BTC,只不过这其中想法和主题无关,所以我在之前回答中就略过了,这让全文可能产生理解偏差,所以说一下。我当时聚会后研究了BTC,我选择BTC的原因有很多,就不细说了省得有人借此发挥,但其中主要原因绝不是短期投机,如果我以这个为主要目的,那我绝对会很快卖光,不可能留到今天,假如在这种情况下我能留到今天,那完全可以解读为运气。所以我是对BTC进了深入理解和判断后,才决定购入的,而不仅仅是大佬推荐我才买的,如果大佬来让我买P2P或者资金盘,我了解后是肯定不会买的,他只是给了我一个信息,但决定是我自己研究后下的,所以不能说我就是运气好无脑买了大佬推荐,这一点做下补充)

当时的价格是400¥,年内涨到了7000¥以上。

数年后,2016年我们再次同学聚会,好多人开始感慨当时竟然没有买,某叔又讲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现在买了仍不会吃亏,并且给当时所有同学发了0.x比特币,让他们一定要保存钱包,这币屯着未来也应该值不少钱

聚会结束后,只有一个某机关单位的办公室主任买了,当时价格好像是¥3000-4000,记不清了,2017年中旬¥20000卖了;一个人有兴趣但是嫌比特派钱包麻烦,我电话指导过好几次,他硬说自己看不懂,后来数次想买卖都说不会操作,非要我帮他整,被我拒绝了后就一直不碰了;其他人都没有买的,应该有一半的人对于我们的极力强调,仍然没有当回事,仍然是没有保存注记词,最后钱包丢了

2017年9月4日后一段时间,比特币价格从16000¥开始涨,2018年1月到了120000¥顶点,不知道同学们什么感想。

2019年春节前后我们同学小聚了一下,这些人又聊起加密货币,感慨现在价太高了没法买了,又问我能不能买,希望我帮他们作决定,我是绝对不会给这种建议的,只说我在做什么,个人现在用某叔的软件在定投,不给任何建议和看法。

这次聚会后,聪明而有主意的男同学都表示要观望,意外的是二个女同学二话没说开始定投了,有意思的是他们都遭到了老公的强烈反对,之后到了今年六月,比特币价格突破98000¥,定投收益已经到了160%了。

不知道你们能从上面这些不同人的表现中得到什么启示。在我看来,其实机会摆在了我这些同学面前好几次了,问题在哪呢?是人们刚好错过了机会,还是没有能力抓住机会?

这个问题不仅是和比特币有关,只是我经历是在这方面,我身边还有其它例子的,比如同样是炒股,我单位会计大姐每次牛市中都能轻松加愉快赚几十万,而我同屋老哥岿然不动、坚定不移持续炒股十年,一有钱就扔进去,资金从15万增长到了20万,然后数年来维持在20万;再就买房子在过去十年基本是稳赚的,但我认识的人里,靠房子赚到钱的人凤毛麟角。

都是普通人,机会都摆在面前,错过的原因是什么呢?

我自己分析过,在炒股方面,炒股大姐的本金高,她总是在股市入熊一片哀嚎后很久、几乎没人提股市的时候,才抽空看看股票,操作也不频繁,待到牛市来时,她其实也不知道当时是不是牛市,只是自己赚的比例满足了,就卖出大部分止盈,然后留一点炒着玩,所以每次都能赚二三十万,我没有50万以上的本金,就算有这么多钱,因为我没有家底,肯定会为这钱患得患失,心态绝对控制不住,一定会成为韭菜;房子方面,我是全款买的房子,其实当时不限购,同样的钱可以贷款买二套了,但我不敢也不愿意加杠杆,所以只买了一套自住。

同样,因为我没钱,所以我没法也不敢一次买几百上千个比特币,这样就必然不可能靠比特币在一轮牛市笑傲人生。

我很清楚,既然我没法改变客观环境,那剩下没抓住机会的原因在自身,而不能完全归结于运气机遇什么的原因,只要我的财产状况、生存条件以及由此决定的精神上的我没有改变,同类的机会再次出现,该抓不住的我还是抓不住。

但同时,因为我不避讳思考,不因为懒而拒绝分析研究,所以我能赶上一些我能抓住的机会,并且避开各种陷阱,这也是我唯一稍微比普通人多一点点的优势。

什么都懒得看,懒得想,懒得研究,什么都等别人告诉,等机会跳到自己手上,等别人喂到嘴边,最终没有机会,那能怨谁呢。说别人都是运气好,但就这样的对待事物的态度,永远和运气不沾边那不是情理之中么,这能单纯解释为运气问题?

当然,我不是说在完全是人在事件中起到全部作用,马克思说过:”人们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其中既肯定了历史的作用,也肯定了人的创造性,所以单纯把事物的成因单纯归结为客观的运气,或是单纯为主观的聪颖,都是不妥当的。我是觉得在我叙述中客观因素对我们这些人都基本公平,所以就只讨论人的问题了。

(更深层地说,“人”的形成也离不开历史因素,历史而来的财产状况、生存条件及一切社会存在的因素如何在塑造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人中起了微妙的作用,造成了人们的不同,从而让人的行为有了差别,那就是更复杂的问题了,没法在回答里分析了)

——————————————————————

这两天看了许多评论,也想了很多。很多朋友说选中比特币的人并不是眼光准,而只是运气好押对了,如果重新许多人面对一次新的机会,会有另一批人恰好押中,不能说是人的能力的问题。这个说法也没错,其中可能有一部分是真的幸运,但另外的相当一部分是有深层原因的,恐怕就算是运气,有一部分人是永远没机会获得这种幸运的。

诚然,我们不能抛开人与人之间的无数差别,单纯以一两种差别来作为统一的能力高下的依据。当我们面对一种新的、潜在的投资机会,就算同样是能理解,但有的人可能面临生活上的资金压力,不得不放弃参与,有的人十分保守,不肯冒风险,有的人并不缺钱,不愿意动心思,等等,直接在普遍层面说所有人就是某某方面不行,我觉得是有失公允的。所以我讲述的事情是限定在一定条件范围内的:我的同学们(基本上)都衣食无忧、手有闲钱;都受过高等教育,理工科出身;都有一个技术专家给做了解释,遇到了机会的窗口;都是普通人阶层,对资产增长有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只有我选择了深入了解,其他人根本看都懒得看,所以说我们之间有关键性的不同,这样说是没问题的。

以下括号里关于我自己的内容完全可以说是我掏着菊花上房——自己抬自己,不看也罢,当作梦中嗟吁吧,可以直接跳过。

(我后来想了下,在经济、信息、需求状况相似的条件下,我能深入了解的原因,我想这应该是和我的自我意识形成有关系的,可能有这么几点吧:父亲是科研机构的,从小就受科研工作的钻研精神影响;从小父母忙于工作没空管我,习惯了独处,能一个玩具自己不出声玩一天;父亲重视对我教育,识字比较早,很早就开始拿着书自己看自己琢磨一天;忘了几岁了,父亲同事从台湾拿回来的《智力》杂志,我就整天在想去解上面的问题,我觉得是很大程度上锻炼了逻辑能力;理工科学习让我初步掌握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父亲影响,我的信仰是知识和智慧,我一直喜欢读书,喜欢长时间阅读文字;30岁后,读了一些经济、政治理论书籍,强化了分析、论证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我觉得,可能是这一点,让我在面对任何事物的时候,有一种求甚解、求所以然的心态,所以能去深入了解,通过分析思考和研究对其更好的认识吧,我想我对比特币的认识和判断,也是在这种思维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的,可能不仅仅是我恰好押中了比特币,而是比特币进入了我曾经认识和了解数以百计千计事物的视野中。)

所以这可以部分解答题主的“为什么”,人之所以在面对选择时做出的反应各不相同,是在自我意识形成和构建中就一定程度地决定了,而这些与构成人的一切的社会关系息息相关,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成长环境、生存条件上,耸立成了人们由各种不同的,表现独特的情感、幻想、思想方式和人生观构成的整个上层建筑。

但人是否就局限在了这种“注定”的命运中、所有的行为都是不可能超出范围呢?

我觉得也不是。

(我一直是泯泯众庶中的一员,我从高中到大学毕业,学习成绩都在班级后40%(贪玩);我大学时成绩徘徊在班级后20%(玩游戏玩得),英语四级没考过;我毕业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只是沉迷游戏,只管放纵游玩;我曾经结识拜金的前女友,一起沉迷于消费,以认识品牌名器为荣耀,整日把奢侈品牌挂在嘴边;我曾经下班就回家,魔兽世界和电视剧同时打开,歪在电脑椅上度过今日最后几个小时;我曾经也热衷于论坛互喷,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说法;我曾经和很多人一样,自以为非凡聪颖,但后来发现只是狂妄自大,我其实是不学无术。

但后来改变我的就是学习,大约是8年前开始加紧学习的,我心中从小就没改变过的就是知识乃至智慧都不能依靠别人、只能靠自己、被动地等着是等不来的的看法。我也没有多自律,只是持续进行着。我想玩更多游戏,不想被语言阻碍,那就学英语,这点倒是从毕业后就一直有动力,《无冬之夜》100万字文本,我通关二次,每一个npc每一句对话,都不跳过,之后是《星球大战旧共和国武士》二部130万字,又这样玩过了,冒险游戏也是就着英文玩,玩不过就翻英文攻略,5-10时通关一个,然后英语水平就上去了,再之后就是看原版小说,后来就有能力去海外网站看新闻看专题看白皮书看文献了,这时候再保持主动学习外语,需要的时候就自己翻译些东西,现在自我感觉英文水平应该在6级之上了(我总恨着问自己上学时候干嘛了);看书也是渐进的,一开始看小说,小说看多了,发现对欧洲历史理解不够,看书效果就有限,于是去学历史,学着学着对法国大革命有兴趣,就去看启蒙思想家的书,然后就是政治理论书,之后就是各种理论书都能看了,分析论证水平也提高了,哪方面觉得有欠缺,需要知识否则无法进一步了解就去读哪方面书,之后是做笔记、思考、回顾、写文章;学习是从网易慕课开始,一点点就拓展到国外慕课了,感兴趣的就开始学,做笔记做作业复习,如果想深入了解去就买书学习;我有时候也不想学想看电视剧玩游戏,于是就订立个松散的计划强迫自己学习(有收集100%的强迫症所有不完成任务会难受),如此等等。就这样多方面学习、理解、融汇、贯通,然后发现自己知道的实在太少了,实在有太多的东西想知道、需要知道,然后就要继续学习,大约就是这样吧。

所以,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的性格,加上之后学习加强的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就让我感觉我比之前的我更好了,投资什么的不是主要的,生活方面才是有更多的收获,比如我对官僚主义有更系统的认识,这在工作中能让我获得帮助,给自己减少麻烦和气恼;我能全面拆解消费主义和拜金的问题所在,不会陷入其中;我能更敏锐地发现和爱人之间问题所在,避免了很多实质上是在沟通的吵架,和她相处得更好;我能去分析别人的想法需求,更好地和领导沟通,和行政机关打交道,等等等等吧。)

“学习和思考”可以回答题主所问问题的另一半,这个不是只限于房子、比特币、淘宝,而是适用于生活中的一切事物。

如果让我给出方便快捷的问题解决方案,我是无法给出的,但我的看法是,既然人不能改变在没有能力做出选择时就已经做出了的决定,那就努力在拥有选择能力时主动提高决定水平吧

方法就是保持求知心去学习和思考。

——————————————————————————

很多人说,如果所有人都能和我一样,那就没有我的机会以及我买入比特币之后的故事了,这没错啊,但是这样千千万万的人都能成为更好的“人”的世界不好么?

恩格斯在给《新纪元》的寄词中说: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这也是我期待的,我希望这样的世界早一天到来,那时候,钱又有什么意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