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旷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2650878/answer/11204288525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RAG 系统最难搞定的环节:知识库的“分段与向量化”艺术

你问做一个大模型检索增强生成系统最难搞定的部分是啥,我直接告诉你:知识库的分段和向量化。尤其是面对那些结构复杂、内容分散的文档时,简直让人头皮发麻。像“XX常见问题解答.txt”这种已经整理好的知识库,处理起来确实顺手,效果也不错。可现实往往没这么美好,“XX规定”、“XX办法”、“XX案例”这些巨长文档才是常态,一个知识点零散分布在各处,分段抽取费劲不说,匹配效果还差强人意。想提升效果就得针对每类文档写一堆定制代码,麻烦得要命。

为什么分段和向量化是“命门”?

RAG 系统的核心逻辑是:检索出靠谱的知识片段,喂给生成模型,让它输出有理有据的内容。而知识库的质量直接决定了检索的精准度和生成的效果。分段和向量化就是知识库建设的两大基石:

  • 分段:决定了知识库里每个“知识单元”的大小和内容。分得太粗,检索时容易捞出一堆无关信息,噪音太多;分得太细,关键上下文又容易丢,模型理解起来费劲。
  • 向量化:把文本变成向量,决定了检索时的语义匹配能力。如果向量质量差,模型压根抓不住文本的深层意思,检索效果自然崩盘。

你说的那些“XX规定”之类文档,结构松散、内容冗杂,同一个知识点还喜欢玩“捉迷藏”,传统的分段方法(比如按段落或句子切)根本不管用。这就像从一团乱麻里找线头,稍不留神就全乱套了。

现有的“解题思路”:从粗暴到智能

针对这种难题,我总结几个已经摸索出的一些方法,每种都有优缺点,咱们挨个看看:

基于文档结构的智能分段

    • 思路:利用文档的标题、章节、表格等元数据,自动识别逻辑结构,把文档拆成有意义的块。
    • 加分项:可以用 NLP 技术(比如命名实体识别或主题建模)提取关键概念,作为分段依据。
    • 难点:对文档结构要求高,如果遇到格式混乱的文件就抓瞎。而且 NLP 能力得跟得上,成本不低。

语义感知的分段策略

    • 思路:算相邻文本的语义相似度,动态调整分段粒度,保证每块内容语义连贯。或者用滑动窗口,带点重叠,确保知识点不被硬切断。
    • 加分项:上下文保留得好,检索时不容易漏掉重要信息。
    • 难点:计算量大,窗口大小和重叠度还得反复调,挺磨人的。

向量化技术的升级

    • 思路:不光给整篇文档向量化,还可以对章节、段落、句子分别向量化,搞个多层次检索机制。或者引入知识图谱,把实体和关系嵌入向量里,提升语义深度。
    • 加分项:检索更灵活,匹配更精准。
    • 难点:技术门槛高,尤其是知识图谱那套,得有硬核功底。

你的痛点:不写一堆代码咋搞定?

你提到“针对不同文档写很多处理代码”太麻烦,这确实是个现实问题,尤其资源有限时,谁也不想天天干这种“体力活”。有没有省事的通用方案?别说,还真有

开源工具大法好

LangChain:RAG 系统全家桶,文档加载、分段、向量化一站式搞定,支持多种分段策略。
Haystack:问答系统框架,内置文档处理器和检索器,分段逻辑还能自定义。
Unstructured:专治非结构化数据,能自动解析和分段各种乱七八糟的文档。

混搭分段策略以及优化向量化

先按文档结构粗分,再用语义相似度细切,然后再灵活调整。法规类文档按章节分,案例类按事件分,根据内容特点动态选策略。用 Sentence-BERT 这种预训练模型,捕捉句子语义,检索更准。标题、正文、表格等分别向量化,建多维索引,提升检索灵活性。

再不济就加点元数据,人工+规则。预处理时加些标签或元数据,帮模型理清文档结构。可以用规则或简单模型辅助,减少人工量。


在 RAG 的世界里,知识库的‘分段与向量化’不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智慧的博弈。

如果觉得文章有帮助,欢迎点赞关注一波~ 我是旷野,带你探索无尽技术!